Wikia生物學
Advertisement
病原 恙蟲東方體(Orientia tsutsugamushi),恙蟲病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,或稱紅蟲病
絕對細胞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立克次體科細菌
分裂週期為9-18小時
0.5-0.8 x 1.2-3.0 mm
細胞壁缺肽聚醣(peptidoglycan)與脂多醣(LPS),因此對於Penicillin不具敏感性
病媒
  • 蒼白纖恙蟎:Leptotrombidium pallidum,傳播日本Gilliam型
  • 小板纖恙蟎: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,傳播Kawasaki與Kuroki型
  • 地里恙螨:L. deliense,傳播台灣Gilliam與台灣Karp型及其他
  • 主要宿主為野生囓齒類
流行病學
  • 感染方式:被具傳染性的恙幼蟲叮咬,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。
  • 泛分佈於亞洲地區,西自巴基斯坦,東至日本本州北端,南至東南亞、澳洲東北部與西南太平洋
疾病特徵
  • 潛伏期約1-2週,通常為9-12 天。
  • 突然發生的持續高燒,伴隨有頭痛、寒顫、盜汗、肌肉酸痛
  • 結膜充血和淋巴結病變等症狀
  • 有時有咳嗽
  • 嚴重的病患甚至會有多重器官衰竭及出血的現象
  • 在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特有的焦痂(eschar) 病灶
  • 約在發燒1週後,於軀幹出現暫時性的暗紅丘疹,並擴散至四肢,於數天後消失
  • 淋巴結病變通常出現在被叮咬的身體近端處
  • 實驗室檢查可見淋巴球減少,肝指數上升以及血小板低下
  • 影像學檢查有時可見胸部X光呈現肺炎的變化,肝脾腫大的情形。
預防
  • 減少讓身體直接曝露於草叢的機會,如需進入草叢,可將長褲塞入靴子中
  • 塗抹防蟲液
  • 活動結束,盡快清洗沐浴
  • 如果發病徵兆,盡快就醫並告知旅行史
  • 改善環境,減少鼠類滋生
診斷方法
  • 血清學檢測有魏爾費力司反應(Weil-felixreaction)、CF、IFA、間接過氧化酵素試驗(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test)與ELISA。其中IFA最常用
  • PCR、nested-PCR以及RFLP,針對sta56、sta49與16s RNA等基因片段為目標可加以分型
治療
  • 服四環黴素類(tetracycline)抗生素、Doxycycline、氯黴素Chloramphenicol、Rifampin、Azithromycin
參考資料
Advertisement